近年来,随着“微度假”模式兴起,帐篷露营成为不少人亲近自然的热门选择。本月起,北京市地方标准《帐篷露营地设施与服务规范》(以下简称《规范》)施行,为本市发展露营经济系上“安全带”。近日,朝阳区人民法院结合《规范》提示露营活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。
露营地选址规划有原则
结合《规范》,经营者对于露营地的选址规划,应当坚持两大原则:
坚持绿色原则 根据《民法典》第九条规定,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,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、保护生态环境。同时《环境保护法》第六条规定,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。因而营地经营者在选取露营地具体地址时,应当选择适宜露营聚集活动的场地,不得有污染水源、破坏植被或者毁坏土地等行为。
坚持安全原则 《防洪法》第二十二条规定,河道、湖泊管理范围内的土地和岸线的利用,应当符合行洪、输水的要求。因而营地选址应当避开河道附近、水库下游、山体陡坡、悬崖下方等危险地段,经营活动中及时获取并关注天气预报、地质灾害预警信息,汛期警惕水位突然上涨并及时作出防范措施。
另外,需要提醒的是,除了经营者应当对露营地选取采取审慎适宜态度外,消费者自身亦应当提高警惕,仔细甄别营地经营资质和当地气候环境,做自身安全的“守护者”。
配备必要基础安全设施和应急设备
《规范》规定,露营选址应有相对独立的区域,或对帐篷露营地区域进行封闭管理,规定露营地选址总体布局应当合理,功能分区符合经营和服务需求。同样,《规范》明确要求帐篷露营地应设置醒目的标识系统,规定公共区域应实现24小时视频监控全覆盖等。
对于露营地经营者来说,应当对露营地合理规划、合理布局,配备必要基础安全设施和应急设备;对于露营活动消费者来说,参与露营活动前应当自学掌握必要的急救知识和野外生存知识,出行前适当配备药品、电源设备、衣物食物等基础物资,如遇发生紧急事件努力保持冷静,第一时间寻求经营者或第三方帮助,在入住露营地后第一时间主动对于周围环境、设施标识进行熟悉,对于禁止入内的区域坚决保持安全距离,享受露营快乐的同时确保自身安全。
保障消费者安全
为提高露营服务标准,《规范》在第6部分和第7部分对露营经营服务设施和服务要求作出了详细规定,例如规定露营区应根据场地面积、地形等条件合理设置营位,要求提供烧烤服务或自助烧烤设施的帐篷露营地,应符合消防及环保要求,明确露营服务接待应24小时有人值守,响应游客的服务诉求,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等。
法官提示,依据《民法典》第一千一百九十八条规定,经营场所、公共场所的经营者、管理者和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负有安全保障义务。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第七条规定消费者在购买、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、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,第十一条则规定消费者因购买、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、财产损害的,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。因此,营地经营者应当对于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负有保障责任,应当合理设置帐篷点位,避免因点位过近或过远产生安全隐患,同时定期对营地内设备设施进行检查、更新,建筑物的防火设计应当严格符合国家规定,配备消防器材并置于醒目位置,严格保管卡式炉、煤气罐、燃料瓶等危险物品,营造安全的露营环境。
消费者也应从保护自身安全和维护营地环境的角度出发,遵守露营地规定,提高安全意识,规范操作露营装备设施,不做危险性行为,遇到困难首先要寻求专业人员帮助,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损失。
□本报记者 盛丽 通讯员 尹嘉宁 高坤